Page 3 - 台電月刊2023年3月號
P. 3
編者 的話
Editor's Letter
儲能角色夯 綠能穩定一肩扛
2050 年臺灣再生能源的供電能力將達到極大化,因而在達成淨零 排放的過程中,不僅發電能源改變,電網的穩定更需要迅速因應。基於 再生能源的發電間歇性特質,儲能系統的建置,已成為提升電網韌性 的重要基石。儲能非但具有平時穩定電網頻率的能力,更是瞬間挽救電 力驟降的神隊友,所以民國 111 年底在國發會公布的 2030 年淨零排放 路徑中,將儲能系統建置的目標值提升至5,500 MW,比2025年的目 標 1,500 MW 整整提升了 3.5 倍以上。
儲能系統搭配太陽光電是目前最常見的光儲合一形式,也可以成 為水力抽蓄的好幫手,或者未來做為氫氣的儲能,可見儲能的應用相 當廣而多元,目前已成為蓬勃發展的能源行業。回顧儲能系統產業發 展,民國 110 年 10 月台電電力交易平台試營運時,台電以專案形式邀 請業者共同測試儲能併網的應用,正式營運時,參與平台的合格交易 者不過 5 家、交易的儲能裝置容量僅 15 MW。到了民國 112 年 2 月,在 平台交易的儲能成長到 140.7 MW,如再加計申請及建置中案量更高達 6,380.5 MW !
儲能系統可以透過設定,發展符合電網特定需求的新功能,例如 將原有的動態調頻,再加上電能轉移的功能,而成為複合型的儲能系 統。因為有多元的可能性,全世界先進國家皆將儲能視為能源轉型的工 具之一。台電參考國際趨勢,建立了電力交易平台,既引進儲能系統成 為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的輔助配套,更帶動了新興夯熱的儲能產業。
儲能產業加快了綠能發展的速度,同時可見到臺灣科技業者驚人 的學習與整合能力,但也可以想見未來的競爭相當激烈。眼看儲能的角 色日漸夯,綠能的穩定必能一肩扛。
總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