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1 - 台電月刊2023年2月號
P. 51
電廠外新增 16 盞螢火蟲專用燈,顏色及 電廠外的生態池未受到污染且水質穩定,提供黃緣螢絕佳的成長環境。 波長都將光害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台中發電廠位於臺中市龍井區、大肚溪口北 岸,為重要的候鳥過境驛站,平常也時常可以見 到水鳥蹤影,打破一般人對電廠周邊環境受污染 的刻板印象。而在幾年前台電人員偶然發現園區 在夜晚時會出現光亮晃動不定、忽明忽暗的閃爍 綠光,後來經研究人員證實是臺灣瀕臨滅絕的台 灣窗螢,十分令人驚豔。
螢火蟲種類繁多,全世界約有2,700多種, 幼蟲在水裡生活的只有十多種,臺灣水生的螢火 蟲只有黃緣螢、黃胸黑翅螢與條背螢三種,在電 廠發現的黃緣螢便是其一,且黃緣螢對水中環境 變化非常敏感,一旦有污染就難以生存,而在電 廠管制保護下的環境因未受到外界破壞,無毒、 無農藥,且水質穩定的有利條件中,成了黃緣螢 的育嬰房。
專家協助 電廠成為螢火蟲之家
為吸引更多螢火蟲加入,電廠自民國 109 年 開始進行螢火蟲復育放養計畫,請來「螢火蟲之 父」專家藍森彬協助復育。在執行期間,為維護 螢火蟲棲息的家園,台中發電廠從生態池周遭環 境開始整頓並定期觀測生態池周遭的微氣候、溫 度與水質的變化,藍森彬更觀察到海埔新生地的 台中發電廠會出現螢火蟲,應是早期建廠時幼蟲 隨著植栽土方而來,由於電廠保持 45% 土地綠化 覆蓋,並在周遭遍植綠帶,維持低人為干擾的環 境,才能讓螢火蟲族群數十年來逐漸繁衍。
在藍森彬的協助指導下,廠區在4月放養 的螢火蟲都是已成熟的6齡黃緣螢幼蟲,通常2 週後就能羽化成蟲,壽命只有7至10天,所以 以14天為一個觀測期,便可監測環境是否適合 螢火蟲繁殖。經過幾個波段的測試,到 5 月初觀 測,可以看到近 300 隻螢火蟲漫天飛舞,成了許 多電廠同仁下班後的療癒美景。
光害是干擾螢火蟲最大的因素,螢火蟲是靠 著身上的螢光互相溝通、釋出求偶訊號,為此在 復育繁殖期,電廠特別將靠近池邊的路燈熄滅, 宣導同仁駕駛注意安全、放慢速度行駛,並在池 邊架設黑網阻隔漫射的路燈與車燈。為減少路燈 白熾光對螢火蟲的傷害,電廠也已設置特殊波 長的「螢火蟲專用燈」,或以感應器縮短亮燈時 間,只為讓螢火蟲能無憂無慮在此繁殖。
綠色電廠 豐富多元的生態樂園
無獨有偶,在復育螢火蟲的過程中,電廠 還「聽」見另外一件驚喜,原來在臺灣中部西海 岸幾乎銷聲匿跡幾十年的臺灣暗蟬,竟也在此現 聲。有別於螢火蟲對水質環境的挑剔,臺灣暗蟬 則是對土質環境相當要求,兩者可說是衡量水污 染及土壤污染的指標性生物。此外,在這裡還發 現臺灣原生大閘蟹「日本絨螯蟹」,也是對水質 條件相當苛求的嬌客。對於這些珍貴稀有物種的 現身,若沒有親眼看見,恐怕都難以置信,台中 發電廠積極投入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果也因此得到 實證。
TAIPOWER 49
No.7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