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 - 台電月刊2022年9月號
P. 9

 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局長張庭華表示,與台電共同推動小水力有 助持續擴大再生能源使用。 首座小水力機組上線 開啟小而美新世代 重視環境保育及永續發展是全球共通的趨勢,台 電為平衡能源與生態的需求,參考國際案例,發揮研究 精神,引導電廠走向小型化、迷你化,並在民國 103 年 起與水利署合作共同推出小水力計畫。小水力的開發不 僅能降低對生態的影響、開發成本較低,又能達到供電 的效果,可說是一舉數得。因此台電利用原有水庫、堰 壩、灌溉渠道,以及水力發電等既有設施為方向,選定 了 10 處具有發展潛力的廠址優先開發。 今(111)年位於苗栗鯉魚潭水庫的景山小水力機 組,以及雲林斗六的湖山小水力機組,都已陸續通過 720 小時的試運轉。台電表示,目前景山及湖山小水力 機組均已就定位,有望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商轉,屆時可 供應上萬戶家庭用電,為臺灣小水力發展向前跨了一大 步。 通盤規劃水力利用率 水力發電再登舞台 近年,各種因素疊加的結果,使得高溫期變長、氣 候變遷顯著,也使得世界各國聚焦於如何讓地球降溫。 在維持現有生活模式,同時又能兼顧供電穩定的多重考 量下,各種發電方式中最古老的水力發電,再次登上舞 台華麗變身為綠電主角之一。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創新,水力發電模式從早期的 慣常水力發電,演變有了抽蓄儲能、小水力及微水力。 台電副總經理郭天合說明台電於水力發電的未來規劃,納入更多小 型場域。 慣常水力發電運用大水流推動水輪機發電,只要情況允 許,就可以 1 天 24 小時不中斷發電,是最傳統的發電方 式。抽蓄儲能電廠需要有上、下池,兩池的水循環用於 發電;通常於尖峰時間從上池釋水發電,離峰時間再將 下池的水抽回上池儲存,由於抽蓄電廠是以儲能的概念 存在,因此只在接收到調度指令時才發電。 小水力及微水力則是新的發展,利用既有的水利 設施,規劃施作適合的土木結構,再選用適當的發電設 備即可。雖然小、微水力的發電量較低,其優勢在於相 較前述兩種水力發電,對環境的衝擊小、工程較簡易快 速、建造成本較低,同時也能將水資源的利用極大化, 是一種相當經濟又環保的發電方式。 臺灣水資源豐富,除了灌溉,提供民生與工業用水 外,在上游處也多建有大型慣常水力發電廠,如今又多 了小水力及微水力,將一滴水的價值運用到極致,珍貴 的水資源,再也不浪費! 跨機關傾力合作 攜手佈建小水力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局長張庭華表示,配合政府 能源政策,水利署與台電通力合作開發小水力。台電負 責供應全國電力,佈建輸配電網,水利署負責水資源調 查、開發、利用、保育、經營管理及統籌調配等事項。 水利署除了提供水源給台電發電外,亦盤點有水頭落 差、具發電潛勢的地點,讓台電做進一步的可行性評 TAIPOWER 7 No.717 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  7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