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台電核能後端營運專屬網站

返回首頁返回首頁網站導覽

首頁:熱門單元

:::

114年10月20-25日「2025台灣科普環島列車」活動

高放、低放、除役、乾貯、中期暫存
高放、低放、除役、乾貯、中期暫存
台灣電力公司除役及選址溝通中心於113年10月20日-25日前往後龍火車站、高雄火車站及台東火車站辦理「2025科普環島列車」市集活動,列車10月20日由台北車站出發,由北往南行駛,列車行進中學員在列車內各車廂進行科學體驗及DIY實驗。到站後即可下車於該車站進行科學市集活動,活動中設有各種科
小遊戲及科普活動將低放射性廢棄物相關知識傳遞給大小朋友,由師長帶領小朋友們一同參與。本活動由國科會主辦,114年10月20日為後龍站科普活動,當日共377人參與。

高放、低放、除役、乾貯、中期暫存

[闖關流程]
1.低放由來    

低放射性廢棄物的主要來源為核能發電後的產物,其他像是醫院的輻射醫療、農業、工業或學術研究也都會產生放射性物質!核能電廠產生的低放廢棄物多為受到放射性污染的用過手套、工作服、廢紙、廢樹脂、濃縮廢液及更換零組件等。

2.多重障壁積木拼圖
高放、低放、除役、乾貯、中期暫存

我們來認識多重障壁的結構
處置坑道利用多重障壁層層保護的方式,由外到內分別為第1層天然岩層覆蓋(約50公尺以上)>>第2層混凝土壁體(兩次坑道襯砌)>>第3層回填材料(約110公分厚)>>第4層為處置窖並灌注填充材料(約50公分厚)>>第5層則是盛裝容器(55加侖鍍鋅鋼桶),試著動手將桌上的多重障壁模型排列堆疊起來,透過實際操作,對於多重障壁的處置結構更有概念!


3.多重障壁立體的魔法

台灣依選址條例公告金門縣烏坵鄉、台東縣達仁鄉兩處建議候選場址,未來預計舉行地方性公投以決定處置場建設地點,係配合地質特性施以結構穩定的多重障壁設計。接續第一關卡,使用不同顏色的蠟筆將多重障壁設計圖卡著色,使用不同顏色繪製出這個圖形,再透過配戴3D色視差眼鏡,多重障壁即可變成立體效果。

4.低放分類
高放、低放、除役、乾貯、中期暫存
低放有三種處理方式,分別為焚化、壓縮、固化等,經上述方式來壓縮減容,最後再裝到55加侖鍍鋅鋼桶來密封,經過輻射檢測作業後,即可送至低放射性廢棄物倉庫暫時貯存。透過平板互動,小朋友依據低放廢棄物的減容方式將其分類擺放,進一步瞭解低放廢棄物的處置方式。




現場並設置核能後端簡介海報,解說高低放廢棄物的來源、處理流程,並深入了解建置最終處置場的重要性。核能提供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電力來源,但在其背後所產生的廢棄物也需要逐步處理並妥善存放,才不會讓核廢問題影響到後代子孫,當最終處置場建置完成,也可使核廢料永久且安全的遠離人類生活圈。